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当时的欧洲国家,在制度上哪里更优越呢? - 知乎

admin 1个月前 (04-04) 西甲 16 0
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当时的欧洲国家,在制度上哪里更优越呢? - 知乎

  rt,当时东罗马属于罗马帝国的直系后裔,那和当时西欧、东欧、北欧国家比起来,有什么优越的地方吗?

  可以用来榨取税收的费拉多得多 其他木有了

  东罗马更富裕,税收基础更好。统治基础比西欧要牢固,皇帝和统治者们也更关注中央集权。教权相对于政权来说,是比较平等的,没有像西欧那样,教权大于政权。

  本文成文时,该题目问题为“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当时的欧洲国家,在制度上哪里更优越呢?”。就题目中给出的预设条件来讲,我默认是将东罗马的制度与西罗马已经覆灭之后、欧洲在之后形成的新国家的制度,特别是西欧新出现的国家的制度。也就是说,时间上大的范围是476-1453,具体一点,时间是中世纪早期东罗马国运亨通的时期;对象上比较的主要是和法兰克王国实行的,包括其后分裂衍生出的其他国家中继续的制度。这是因为这段时间中,大多数地方要不没有事实上的国家组织,要不制度过于原始根本和东罗马没有可比性;而选取法兰克王国和东罗马进行比较分析,其制度比较好地体现了东西欧的典型特点,对于理解东西欧在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特质有启示性的意义。另,因题目问优势有哪些,所以我就专注写了更优越的地方,没有讨论其中的弊端,但不是说就没有。如有兴趣,欢迎补充。部分参考书目

  (序言我写完了文章后乱写的,其实最开始就是脑海里突然闪过了想拿法兰克和东罗马进行迫真对比的想法,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写了这么篇文章,但是总得找点理由说明解释下,于是所以大概就这么回事了)

  东罗马制度传承发展自统一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帝制,在演变中中央权力继续加强,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1]。罗马皇帝是帝国的象征,是集政治、军事、宗教、司法等多种权力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通过等级森严的官僚贵族集团实现统治[2]。大贵族的权力地位是通过在帝国中央担任官僚实现的。这不仅仅意味着更高效的治理,而且反映更强大和坚韧的国家机器,体现为政治上较同期西欧更加稳定[1](尽管其实大大小小的反抗斗争没有中断过)。

  西罗马帝国晚期,军事私有化大行其是,军团仿佛成为了将军的私有物一般,常常就来一出“卢比孔河波涛动,七丘之上乱云飞”[3]。在法兰克王国和随后的时代,也继承了这一点[4]。在西欧,大贵族常常仅仅是通过个人效忠契约向国王臣服,其本身的权力地位是根据自己占有的土地和效忠自己的其他中小贵族的数量力量确立的。如此,统治阶层的不同个体通过盘根错节的契约建立联系,国王没有集中的强大权力,只能通过直接的契约调度和命令周边的人。即常说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原理。在后文军事方面的讨论中,我们会更详细地讲到这一点。

  东罗马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发展迅猛,不利于发展的奴隶制要素被有效取代。封建制在这里指:地主对土地无偿占有,对耕种者的收成收取税负或耕种者通过义务兵役、义务劳动换取土地使用权的制度[5]。奴隶制在这里指:奴隶作为奴隶主的一种私人所有财产、不具有人格,奴隶主通过暴力或其他强制措施占有奴隶劳动果实的制度[6]。

  罗马皇帝拥有全国的土地所有权,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由私人所有并承袭,但皇帝有权将土地收回或转让,即一切私产也都必须服从皇帝的安排;“国有”土地由直接向帝国进封建税负,“私有”土地由地主收取封建税负,但皇帝有权将其收归“国有”[2]。这就是拜占庭封建主义制度。

  在东罗马封建主义发展蓬勃向上的时候,西欧西罗马毁灭后长期依然处于氏族部落国家和奴隶制生产模式下。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提到西欧的封建主义制度。

  农业生产的生产技术进步提高了产量,促进了封建主义的萌芽;而封建主义制度的发展也促进了粮食的生产。农业生产出现更多剩余、农业生产对更精致的劳动工具提出需求,促进了脱离农业生产的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东罗马注重工商业的发展,对此进行的税收进一步稳定、充实了国库[7]。

  这一点和前文的东西欧政治制度差别是相联系的。

  东罗马的拜占庭封建主义制度和西欧的加洛林封建主义制度在军事役务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前文提到,拜占庭封建主义制度体现出皇帝拥有强大集中权力的特质,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而西欧的加洛林封建主义制度产生自加洛林王朝早期封臣制和恩地制的结合[8];这种结合在查理曼登基前已经普遍存在[8],并随着查理曼的征服在西欧广泛传播[9]。西欧的封建主义由此才开始快速发展。封臣制指一个自由人通过订立契约而成为另一个自由人的封臣,封臣对封君承担“服侍与尊敬”的义务(家务、经济或军事方面,或多者兼有),而封君对封臣提供衣食等基本保障(一般是豢养在家中,有时是代付生活费用)[10]。恩地制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的使用权与收益长期地授予他人,这片土地称之为佃领地,受地者称为佃领者[11]。

  这两制度的结合,即封君赐予封臣土地使用权作为奖励,换取封臣代行封君的军事役务,就是加洛林封建主义制度的特点。即,军队战斗人员的粮饷通过册封的土地所有权代为支付。封臣承包了封君的土地的收益和军事役务,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权责继续转包给自己的封臣。在西欧,国王和大贵族是通过这种层层转包的契约调度军事力量的,这种契约转包关系盘根错节,导致国家军事制度混乱,抗命和叛乱频发。而在东罗马,如前文所述,国家税收主要由国有土地税负和工商业税负组成,国库充实而稳健,雇佣的职业军队由国库出资支付粮饷,在规模、组织化和职业化程度上显著高于西欧,也排除了指挥系统混乱和因为层层承包权责导致的叛乱、抗命风险。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一分为二的时候也发生了事实上的分裂,出现了东西两派。1054年,君士坦丁大主教和罗马教皇互相宣布绝罚,东西教会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东西方的教会有着不同的教义、组织原则和制度上的意义:教义上,东正教坚持以《圣经》为信仰经典,为保持教义的纯洁和正统性,坚持8世纪末前形成的基督教正统教义,不承认任何后世教会权威指定的律法[12];天主教则宣称“罗马教会由上帝单独创建... ...只有罗马教皇能正当地称为普世的... ...没有他的认可,任何书或其章节都不能视为教会法规... ...罗马教会从未犯错误,也永不会犯错误[13]”,即天主教教会和其所作的解释是基督教唯一权威;组织原则上,东正教坚持平等原则,各地教会之间具有平等地位,各民族教会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可以实行适当自治;天主教则主张教皇至高无上、拥有对一切教区的管辖权和所有教士的任免权[13],并限定只以拉丁文传教;制度上,东正教没有形成如同罗马教宗那样可以和世俗权力分庭抗礼的力量,而是在流行的国家中普遍作为国家政权的工具,神职人员起到国家精神官吏的作用[12];而天主教则形成了强大的教权,反过来主导了西欧世俗政权的信念、社会和文化[14]。

  前文也提到,罗马皇帝是东罗马的宗教最高权力,东正教的教会是东罗马国家组织的一部分,教士好像就是政务之外的另一种国家官僚。而在西欧,教权与世俗的政权构成了一种二元关系,他们有时互相扶持,大多时候互相对抗。

  落到国家制度方面,东正教是罗马皇帝团结东罗马人民精神世界的有效工具;而在西欧,教权代表了与世俗的国家制度相对抗的一种要素,一直压制着世俗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东罗马和西欧相比,在中世纪时代主要的制度优势在于:政治上东罗马中央集权更强大,国家形态更紧密,有统一集中的官僚机构;经济上东罗马封建主义起步早、与国家中央权力结合更紧密,工商业更发达;军事上东罗马依靠雇佣兵,比由封建契约建立的封建义务兵更多、更专业、更有组织;宗教上东罗马控制教会,教权作为辅助性的而非作为与政权相对的因素出现。

  没看出来,古典集权和庄园经济破灭后,军区制建立使得在本质上双方走了同一条道路。

  倒是古典集权的残余让帝国的矛盾集中化。极大的削弱了帝国本身。

  不过另一方面,这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许这就是优越的地方的。

  底下说罗马跟西欧没啥区别的,非要你选择穿越到5~11世纪的欧洲,我看你硬着头皮也要往东罗马跑欧洲中世纪的饮食,平民饮食状况是怎样的?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