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什么时候该直接叙述,什么时候该用对话? - 知乎

admin 1个月前 (04-04) 德甲 15 0
写小说,什么时候该直接叙述,什么时候该用对话? - 知乎

  我知道对话是比较有带入感的,叙述可能比较枯燥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对话像凑字数,明明一句话可以概括,非要写许多废话!但是不写对话,感觉不像小说了,像自说自话,哎,这个分寸新手不会把握啊

  不想浪费读者精力,快速概括式交代信息时,用叙述。

  欲令文章生动、提升代入感、顺带塑造角色时,用对白。

  叙述枯燥的原因不在于叙述本身,在于作者语言功力不到位。

  对白写出一堆废话的原因在于不会抓重点,只能按照日常生活中那样灌水,做不出简明扼要逻辑清晰的抛接球。

  最快的解决方法,当然是大量地去阅读作品,然后在大量实践中检验学到的东西。相信我,这样最快。

  答主 @捅人后背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没有什么可补充的。

  一定要记住,写书不是套公式。大家可以把技巧告诉你,但是没有人能把技巧教会你。

  就像你现在知道需要概括时直接叙述,需要立人设写活剧情时用对话。

  但是你在实际写作中还是不能准确判定什么时候是需要概括,什么时候应该立人设什么时候应该注重剧情的活跃程度。

  唯一的办法还是只能多读别人的作品,多读好的作品。

  把语感渗透进你自己的写作灵魂当中去。

  到了下笔时都不用总结,自然而然就知道该如何去写。

  现在你会有这种困惑,就说明你还没有把语感培养起来。

  书还读少了。

  实际操作其实是 叙述更有代入感 而对话更加枯燥

  原因很简单 因为作者在对话上的技能点太低 不会写对话。

  叙述的技能稍微有点,勉强能写。

  举个例子 同一段故事 你用中文和英文各写一遍 哪个版本更枯燥?

  正常的中国人写 肯定是英文版更枯燥,

  因为他中文水平远高于英文水平,

  他英文的词汇量、语法、修辞、语感节奏都不过关,自然就没法顺畅的表达故事。

  对话也有自己的“词汇”,自己的“语法”

  比如对话中怎样体现说话者的性格?

  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插入?

  等等

  会就是会 不会就是不会

  对新手来说 技能差的地方要想办法规避 扬长避短

  外语水平不行 不要用外语写小说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但也真的超级难回答。

  这么说吧,没有实际标准,因为根本不可能给你一个标准。

  写小说是没有公式的,对白多少,叙述多少,这是要作者凭借经验判断的。

  而且还要根据当时的情节,场景,人物,综合判断应该写多少。

  老实说,我个人更认为这是一个经验的东西,很难手把手的教会你。

  我觉得,这事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参照标准。

  当年我某个马甲合作的一个编辑,他说过这么一个自定的标准。

  看清楚,是他自定的标准,他一共说了这几个参数。

  第一,对白和旁白,也就是你说的叙述,包括上帝视角那些。

  对白和旁白的占比,不能超过1比1。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参数,比方说你写了500字的对白,那么旁白上帝视角的那些叙述,也不能超过500字。

  而且还不能堆块的出现,旁白要穿插在对白里混合输出,这样才不会影响代入感。

  第二,关于爽点的节奏。

  去除开头快进度的部分,进入平稳期之后,要保证3000-5000字就有一波小高潮。

  5000-10000字有一波中高潮,10000-20000字就有一波大高潮。

  如果作者笔力强,大高潮可以放宽到30000左右。

  大概就是这样,而且这个小中大的布置,是需要无限循环的,直到这本书结束为止。

  当然,最后他还强调了一点,这个标准他是给新人写手的,因为太机械了,反而会限制作者的发挥。

  他对成熟型写手,从来不做硬性规定,但是对刚入手的新人,他都要求基本参照这个节奏走。

  在他看来,这些新人根本掌控不了节奏,虽然机械化的定义,会让他们发挥受限,但起码比节奏崩了的好。

  所以我觉得,题主可以参考这两个标准去做。

  这位编辑大人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的,确实是有节奏比没节奏的好。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我带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

  她告诉我,写小说时,“对话”一般用在“卡普曼戏剧三角形”里。

  在创作实践中,小说家主要运用“卡普曼戏剧三角形”这个形式,把人物分成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等三种角色,并放在同一个场景里来制造“戏剧性”,而“对话”在这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老师举了个栗子,《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片段。

  晴雯不小心摔坏了贾宝玉的扇子。

  贾宝玉为此PUA了晴雯。

  却被晴雯识破,立刻PUA了回去,把贾宝玉气得要曝光聊天记录,社死晴雯。

  晴雯便与贾宝玉大吵一架,哭着跑了。

  过后,贾宝玉消了气,便想安慰晴雯,因此发生了“晴雯撕扇”。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麝月道:“这是怎么说,拿我的东西开心儿?"宝玉笑道:“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东西!"麝月道:“既这么说,就把匣子搬了出来,让她尽力的撕,岂不好?"宝玉笑道:“你就搬去。"麝月道:“我可不造这孽。她也没折了手,叫她自己搬去。”晴雯笑着,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贾宝玉之前惹哭了晴雯,所以,贾宝玉是迫害者,晴雯是受害者。

  现在贾宝玉纵容晴雯撕扇子,拯救了晴雯的不开心。所以,晴雯依然是受害者,但此时贾宝玉成了拯救者。

  然后麝月出现,贾宝玉抢夺麝月的扇子给晴雯撕。此时,贾宝玉和晴雯是迫害者,麝月成了受害者。

  在同一个场景中,人物以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等三种角色进行互动,这就是“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的表现形式。而“对话”在这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老师说,虽然“卡普曼戏剧三角形”来自心理学,而非出自文学。

  但是,古今中外几乎所有优秀的小说家,都在创作实践中运用到了它。

  可惜的是,截至2021年6月,还没有任何一本正经的写作教材讲“卡普曼戏剧三角形”。

  因此,新人作者无法获知这个经典的创作工具,从而造成了许多写作上的困惑。

  比如,知道“对话”很重要,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对话”?如何避免废话、自说自话?

  体育老师主张,新人作者要向优秀的小说家们一样,将人物按照“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去调度表演,安排情节。此时“对话”就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就能表现出戏剧性。

  换而言之,当人物以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等三种角色进行互动时,新人作者写出的“对话”就不容易出现废话和自说自话。

  从而使“对话”起到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也更能使读者获得代入感,身临其境,沉浸其中。

  我对体育老师和“卡普曼戏剧三角形”都不以为然。

  扯这些三角形、戏剧性啥的都没什么用,写小说干就完了!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