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假设“奥地利民族”是诞生自1945年的奥地利政府有意识建立起的一种国家认同的话

admin 2个月前 (03-05) 欧冠 17 0

  一个已经死了的国家

  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人们提到汉国时代表的人物只剩下司马相如,国家名片是歌赋,其它的群星不是齐国人就是楚国人,就像贝多芬是邻居德国人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维也纳的仇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维也纳的屈辱,然后维也纳彻底被杀死了,她的历史被割裂,她的未来被封印--现在还有谁会相信这个欧洲曾经的中心未来可以在海天核等决定人类命运的领域里与中美俄英法并驾齐驱?世人对奥地利的未来仅限于唱唱歌做做曲,但音乐爱好者们可曾记得,蓝色多瑙河是为何而做。

  是为普奥战争中失败的奥地利而做,是为扫清维也纳的阴云而做,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第一是帝皇颂,可现在却由一个既没有帝皇也不是奥地利的国家演奏。音乐承载着文化与思想,如果不知道甚至刻意回避、遗忘这段历史,和刺穿自己的双耳来欣赏贝多芬有何区别?抛开历史,只去看美泉宫的皮,听多瑙河的毛,又何异于参加一个陌生人的葬礼?

  奥地利死了,用一种体面的死法。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这个问题的回答恰恰反应了国人眼中的奥地利:现实与历史的严重割裂。

  一部分人在讲奥地利的现实,泯然于众人的现实,现在的奥地利已经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欧盟小国,拥有普遍高素质的人民,美丽的风景,安静,优美的小镇等等,这些欧洲的共性自然在奥地利也是存在的,在意大利,在瑞士,在荷兰也同样是这样的风景。

  而另一部分人则在讲奥地利的历史,曾经的神罗皇帝,基督世界最后的盾牌,抵挡异教徒的最前线,合纵连横以及下半身征服欧洲的哈布斯堡,还有那大德意志的梦想,欧陆中心的维也纳,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割裂过于巨大导致两方的回答就是鸡同鸭讲。

  最后,天佑吾皇弗朗茨。

  蟹腰。

  奥地利是一个把自己首都耽误了的国家。

  阿尔卑斯山脚下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地处日耳曼、斯拉夫、马扎尔人三大势力的交界处,中欧第一雄城。哈布斯堡王朝在的时候,维也纳是欧洲的明珠。当梅特捏首相在外交会议上与欧洲统治者沙皇、英相周旋时;当全欧洲的绅士名媛在刻着A.E.I.O.U.的宫殿舞池中攀谈时;当皇家乐团在蓝色的河畔演奏莫扎特和施特劳斯的乐章时;当乌里扬诺夫、约瑟夫、托洛斯基、阿道夫在白色的山脚下构思未来的世界时,人人都知道,这里是德意志的名城、“欧洲的首都”。

  刺客跳,火药桶引,欧战一炬,可怜焦土……

  战后帝国的焦尸上,出现了一个叫做奥地利的国家。5000万人的首都像一个硕大的脑壳顶在了700万人的小国的瘦弱躯体上。曾经风华绝代的名城从此风流不再。

  是一个与它的历史非常矛盾的国家。

  矛盾的原因在于今天我们都习惯于用一种民族构成国家的观点去看待历史,而奥地利的历史是一段民族观念极弱的历史。如果我们假设“奥地利民族”是诞生自1945年的奥地利政府有意识建立起的一种国家认同的话,那么它的构建一定是出于某种需要的。这种需要就是1945年奥地利民族的概念既要保证在其现有(强调)领土下的团结感,也要明显有别于1938-1945年间“德国人”的所作所为。所以无论是作为德意志的军事边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普世帝国的中心,短暂的第一共和国,还是第三帝国的一部分,这些历史时期都很难被描述为“奥地利民族”的历史。

  然而现今的奥地利又拥有许多超越了其疆域的历史遗产。甚至连奥地利如今的国境线都和哈布斯堡家族有关——奥地利在14世纪仅仅只有大概如今领土三分之一的大小,而其他地方则被称作蒂罗尔、卡林提亚、卡尼奥拉和施蒂利亚。我只记得蒂罗尔地区的并入是马克西米利安皇帝的功劳,但其他地方的合并肯定也与民族无关。再者,如今奥地利引以为豪的音乐也是其历史遗产的一部分——正是因为维也纳宫廷的富丽堂皇,哈布斯堡家族贵族礼仪的需要,奥地利才能拥有那么多杰出的音乐家。比如,莫扎特时代萨尔兹堡还不属于奥地利,但因为他的作品与哈布斯堡宫廷的关系,没有人怀疑他是奥地利历史的一部分。

  要问“奥地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可能连奥地利人自己都相当矛盾,因为承认国境之外的人对自己国家施加了影响是非常困扰的。如果必须要用清晰的国家、民族界限去看待历史的话,那么奥地利的历史一定是割裂且悲剧的。

  现在的奥地利是一个富庶,幸福且和平的小国,但他们的历史大部分超越于民族的界限。昔日哈布斯堡君主国的民族多样性是一种偶然,这个君主国曾经想用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会的普世精神来统治一切,也曾想用二元帝国的妥协弥合民族裂痕。这种在多样化之上的统一,各种分裂之间的联系是哈布斯堡历代君主们面对现实的努力,也是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历史遗产。这种观念应该成为被接纳的东西,而不应该随着“现代”的民族观念而消解。

  本人的知识水平不允许我写出任何有质量的回答…讲个亲身经历吧

  第一次去奥地利的时候太小,啥都不记得,只记得施华洛世奇好便宜………我们一群不要脸的小屁孩坐在人家市中心那家店里蹭了一下午wifi,走的时候店员问我们屁股坐痛没有,我们落荒而逃。。

  奥地利人还是挺热情的,第二次去奥地利的时候去了哈尔施塔特,一个很美的小镇,就是物价比较高,自己没车的话交通不方便。但是住当地的酒店的话酒店会给你一张ticket可以免费坐上劳恩特和哈尔施塔特之间往返的taxi,但是呢,这个taxi一小时一班。我和朋友在气温接近零下的湖边等了一个半小时,嗯,那种感觉真的………后来司机来了看到我们等车的人数远超一辆车,就自发说我多跑几趟把你们都接上。之后回了维也纳,住的希尔顿(真的千万别去这家,又贵又烂,比国内希尔顿贵了快一倍,结果拖鞋就一双,插座还坏了?)我们付deposit的时候卡出了点问题,我们俩的卡都付不了,只能去取cash,然后耽误了蛮久。后面有个外国导游就开始嚷嚷,骂我们说他有一群人等着入住呢,前台小姐姐态度还是很好的,说这两位顾客先到的,一直在解释,然后给我们道歉,那导游还是吵吵吵,呃…可能是因为服务业的原因?但是服务业的态度真的好,体感优于巴黎!!!

  然后在维也纳的时候,我记得那是个星期天,然后下大雨,我突然来了大姨妈(尴尬……… 关键同行的是个男生,所以我去超市买卫生巾,冒着大雨默默祈祷不要像西班牙那个懒国家一样周日超市不开门…还好超市开门了,但是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卫生用品的货架,后来我再二楼一个角落发现被帘子遮住的卫生用品货架(不止卫生巾,包括其他的卫生用品)。出于礼貌我问了下旁边的工作人员能不能拿一个,他告诉我他们星期天不售卖这个………大哥,我血崩啊……

如果我们假设“奥地利民族”是诞生自1945年的奥地利政府有意识建立起的一种国家认同的话

如果我们假设“奥地利民族”是诞生自1945年的奥地利政府有意识建立起的一种国家认同的话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